欢迎关注“楼市气象”
接天气,接地气,大家都爱看的地产自媒体!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新时期,科技创新能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是河南省“十大战略”之首,而面向“十四五”,郑州市要抢抓新机遇,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发挥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首要支撑,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8月15日,郑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发布,重点阐述到2025年全市的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产业布局等内容,一起来看看。
△截图自官网
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期末,一流创新生态基本形成,郑州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9个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
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0家
科技型企业达20000家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件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00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
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在科技成果转化、监管机制等方面形成若干可、可推广经验。
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双一流”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来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二是搭建平台场景和培育高企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三是在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方面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来增强产业创新竞争能力;
四是加大人才招引、人才改革、人才交流培育来汇聚一流创新人才;
五是搭建专业市场、提升服务水平、探索新模式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六是完善创新服务链条、强化创新要素来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七是优化全市创新布局、协同区域创新、加强国内外合作来提升开放创新水平;
八是以科技支撑城市治理、科技惠民、乡村振兴来赋能中心城市发展。
区域布局
按照“全域统筹、重点突出、协同联动、科产城融合”的布局理念,构建“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引领带动全市创新协调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第一节 打造沿黄科技创新带
强化战略性科技资源承载能力。以自创区为引领,以中原科技城为带动,沿黄河生态走廊,串联智能传感谷、金水科教园区、智慧岛、鲲鹏小镇等关键创新节点,聚焦创新研发、产业孵化、教育科研、科技服务等功能,打造沿黄科创带。以沿黄科创带作为“十四五”时期郑州市重大科技创新布局和新兴产业培育的主要承载区,优先布局符合郑州市创新发展需求的重大产业项目、国家级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大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等在郑落地。主动争取河南省委、省政府支持,在适当时机设立沿黄科创带开发建设协调机构,统筹推动沿黄科创带建设,协调全市优质科创要素重点布局。
△“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空间布局
第二节 高标准建设中原科技城
优化中原科技城功能定位、规划理念、空间布局、体制机制。推动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促进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在空间布局、政策支撑、服务保障等方面有机衔接。加快建设龙湖北部片区、龙子湖片区、白沙南部片区等重点功能片区。将中原科技城纳入省级战略统筹,建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未来科技研究+中试+成果转化”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综合研发功能区,将中原科技城建设打造成为“科技、智慧之城”、“宜居、生态之城”和“集约高效之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城。
第三节 提升发展国家自创区
发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片区的创新引领示范作用和先行先试的优势,持续开展改革创新和政策探索,建设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强化产业共性技术支撑,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郑州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定位,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支持郑州高新区深化“一区多园”发展,采取合作共建、委托管理、飞地发展等方式,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相近的产业园区,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格局。推动金水区、郑州经开区、郑州航空港区等自创区辐射区及辐射点深化与核心区的互动合作,挖掘区域空间潜力、强化创新功能,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集聚区。
第四节 推动全市联动创新
按照“点面结合、协同联动、错位发展”的理念,依托郑州航空港区、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郑州高新区和32个核心板块、省级开发区等平台,加强区域板块创新联动,形成“四梁八柱”有力支撑的创新东西“两翼”。以郑东新区为引领,联动郑州航空港区、郑州经开区、新郑市、中牟县,提升产学研协作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承接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功能,打造东部产业协同创新片区。以郑州高新区为龙头,重点联动中原区,辐射带动荥阳市、巩义市、上街区,打造西部科技创新辐射片区。
优化区县(市)创新创业与新业态布局,共同支撑形成郑州创新发展的大格局。鼓励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惠济区、上街区等老城区提质发展,建设现代新城区。推进荥阳市、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中牟县、登封市等县(市)转型升级,打造县域创新型产业集群。以省级开发区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择优遴选若干区县(市)科技园区纳入自创区辐射点,共享省市支持自创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扶持,推进省级开发区二次创业、提档升级。
区域协同合作方面:
加快推动郑州都市圈创新一体化发展,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都市圈等战略,发挥郑州的科技资源密集优势,辐射带动洛阳、新乡、许昌、开封等城市增强创新能力。
加快推动郑开科创走廊建设发展,加快沿G4农业科技创新廊道和G30未来产业创新带协同发展。
按照“总部+基地”,主动向开封、洛阳、新乡、许昌等城市,外溢汽车零部件组装、传统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基地生产环节,构建跨区域产业协同链条。
鼓励郑州高新区、郑州经开区等开发区,通过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合作模式,推动优质技术成果、创业企业在周边城市落地。
促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科技合作带建设,开展创新资源共享、科技联合攻关、科技成果协同转化。
主要内容(摘录)
高标准建设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等,打造国家实验室“储备力量”。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网络空间先进防御、极端材料、动物免疫等领域,鼓励高校院所谋划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
支持华为、阿里等行业龙头企业在郑建设区域总部、研发中心。
深入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鼓励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创建一流学科、打造优势特色学科。
推进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试验区建设,围绕智能物流、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应用、智慧城市等领域,征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打造一批专业领域突出、市场占有率高、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
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机器学习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语言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攻关,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产品研发,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鼓励高校组建现代产业学院,加快推进网络安全学院、传感器学院等建设,聚焦信息安全、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培养操作管理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等一批新职业人才。
鼓励郑州高新区、金水区、郑东新区发挥区内科技资源集聚优势,争创创新创业街区试点。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智慧岛标准化建设运营模式。
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领域的保护,进一步强化中国郑州(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快速中心和郑州市知识产权法庭服务效能。
持续打造好“强网杯”全国网络安全挑战赛、“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世界传感器大会、中国北斗应用大会、“中国创客领袖大会”等活动品牌。
集成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完善智慧城市治理体系,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现代化城市。
人工智能领航发展,行业增添新动能
从此文件中不难看出,“大数据”“人工智能”频繁出现,被予以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将为各行各业赋能。
就地产来说,前不久,引发广泛关注的人工智能首次进入建筑施工图设计领域的案例足以说明一切,由西安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领衔,全国首个机器人绘制的建筑施工图获得主管部门颁发的审查合格证。被业内称为“TranIM生成施工图这件事,真正实现了机器人替代设计师的双手”。该事件也一时间成为行业焦点。
房地产行业本身是重资产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土地、时间、人力成本,还有各项环节中的多重风险,因此借助高新技术力量势在必行。从碧桂园的机器人建房、到TranIM自动生成施工图,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会被运用到生产建设的各个环节,提升效能、避免设计师和施工者的重复劳动,解放人类双手。
协同五大专业,3~7天出图,20万方项目节省3000~5000万元直接成本,一键生成,无差错、零强条、经济合理……第三维度自主研发的AI建筑设计平台TranIM能全面降低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容错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升企业开发效率,已经获得市场极大的关注。
对于地产行业来说,作为郑州未来发展的10个新兴产业链之一,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带来巨大的产业链转型升级驱动力,推动着房地产行业从量到质的转变。房地产企业积极应用科技撬动发展,是未来的大趋势。
楼市气象已与第三维度达成战略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15738873333详询。
楼市气象据官网信息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hdq.tttmy.cn/news/2730.html